繁昌人字洞遗址的第八次发掘延期

  近日有新闻媒体报道,作为亚欧大陆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安徽繁昌人字洞今年将迎来第八次考古发掘。记者昨天从省文博系统获悉:受科研经费、批复程序等多种因素影响,繁昌人字洞的第八次发掘会延期,有可能延期两年之久。

  繁昌人字洞古人类活动遗址,位于繁昌县城西南的孙村镇西北2公里癞痢山东南坡上。据介绍,根据古地磁采样测量,繁昌人字洞遗址历史应在距今220万年至256万年之间,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可能是迄今为止亚欧大陆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活动遗址。

  人字洞由于洞穴堆积自然剖面呈人字形,故称“人字洞堆积”,自上而下分为8层。从1998年开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对人字洞进行了七次系统发掘,发现了大量的人工制品,已采集到脊椎动物化石7000多件,涉及75种动物。

  最新研究发现,人字洞存在的动物群中,绝灭种多达51种,约占总数的76%,这表明人字洞动物群的面貌显然比我国南北方已知的早更新世时期的哺乳动物群更为原始,其时代应早于200万年。尤其是动物群中发现的真马,化石记录表明,真马通过白令陆桥由北美首次扩散到欧亚大陆的时间大约为距今250万年。此外,专家从人字洞动物群中的田鼠类动物的牙齿均保留齿根来判断,人字洞的时代早于190万年,晚于250万年。

  专家对人字洞的石制品、石料等进行后期鉴定发现,其具有明显的人工打击痕迹,以深宽型的居多,这与中国北方的旧石器时代工艺相近,其类型和制作技术都比中国境内其他的早更新世石制品要显得粗糙、简单而原始,这些都足以说明早在200万~240万年前,我国长江流域就已经有古人类活动的踪迹了。专家认为,如果在人字洞今后的考古发掘中能找到人类化石,这将会给这一论断提供直接证据。


新民网(戴小花)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发掘 人字洞 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