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地质学系:向世界一流大学地质学系迈进


 
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
 
潘懋说,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的优良传统与北京大学的校风是一致的,同时又有地质学系自身的特点。北大的“十六字”办学方针“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分流培养、因材施教”,地质学系历来就是这么做的。北大地质学系的前辈们对育人、育德十分重视,并长期形成了重视基础教学、重视基本功培养的良好学风。
 
在人才培养方面,北大地质学系以培养“一流地质学人才”为指导思想,在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大量改革实践的基础上,确立了“基础型研究人才”和“基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
 
潘懋说:“为了达到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的,我们必须对沿用多年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材建设、教学环境与条件建设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改革。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环节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他们努力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专业基础培养和学科的交叉融合,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变“知识为本”教育为“以人为本”的教育,努力实现对学生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树立国际化的教育观念,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潘懋说,地质学系非常强调基础,要求学生必须学好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基础课程。社会上对北大地质学系学生的评价是“后劲足”、“厚积薄发”、“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这既是对北大地质学系学生培养质量的一种肯定,也是一种鼓励。
 
在管理体制上,他们确保本科教育与研究生培养的贯通,使得“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与训练能够既保持科学性,又能够贯彻始终。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和系统的教学改革,为创新型地质学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地质学系的毕业生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发表科研论文数目大幅增加,本科生继续深造的比例持续提高,许多优秀毕业生已成为所在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如美国地质学会克拉克奖(青年地质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密歇根大学教授张有学;美国总统奖获得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授尹安;长江特聘教授舒德干(西大) 和蒋少勇(南大)等,他们已经成为享誉国内外的中青年地质学者。
 
潘懋说,从1998年国家正式启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重大工程以来,在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系教职工十余年的共同努力,已经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地质学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未来的任务更加艰巨,任重而道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革新观念、适应新的形势。
 
交流合作广泛,国内外影响日益提升
 
联合全球地球科学家的力量,对地球科学中重大和前沿的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已经成为地球科学领域的一种发展趋势。
 
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密切交流与合作。注意开展全球性地球科学研究国际合作计划,鼓励青年教师、研究生积极参加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加强与国际同行直接交流,积极邀请国外一流学者到地质学系作短期或长期访问、讲学、合作。
 
北大地质学系平均每年有20多位教师出国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讲学和合作研究,每年有20位左右的国外知名学者来系讲学或交流。目前北京大学地质学系与国内外多所大学的相关院系与科研机构建立了经常性教学与科研合作,提高了教师的科学研究水平,一批中青年教师已经在国际上崭露头角,地质学系在国内外学术领域的地位和影响日益提升。
 
潘懋表示,北大地质学系将继承和发扬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百年奠基光荣传统,发扬勇于改革、大胆实践和锐意创新的精神,着眼于长远和未来,充分利用我国经济社会大发展对地质学发展的天时优势,充分利用北京大学综合大学学科齐全的地利优势,充分利用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和优势,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地质学系迈进。


作者:郑金武
来源:科学时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