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地质博物馆里探寻地球的奥秘

甘肃地质博物馆里探寻地球的奥秘

甘肃宝藏知多少

“这就是找矿‘老三件’——地质锤、罗盘、放大镜,其次还有磁力仪和野外记录簿。”钟鸣声指着矿产资源厅找矿方法展区的展品说。

就是通过这些普通的工具,地质人为祖国找到了“铜城”白银,“镍都”金昌,“石油工业的摇篮”玉门,为酒钢公司找到了镜铁山矿……

在矿产资源厅前,有一个“温家宝总理在甘肃”的独立展区。温总理曾在甘肃工作、生活了14年。其中,有8年时间是在条件艰苦的野外第一线。展柜中主要展出的是温总理在甘肃工作时使用过的物品和手稿、参与编制的地质图件以及亲自采集的矿物岩石标本。

“这边的‘甘’字形灯箱中主要介绍了我省的矿情。”毛翔南说。截至2008年底,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78种,已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有110种,我省资源储量名列全国第1位的矿产有10种,分别是镍、钴、铂、钯、锇、钌、铑、铱、硒、铸型粘土等,矿业开发已成为甘肃的重要经济支柱,为甘肃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

“这边是甘肃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表,显示甘肃28种主要矿产资源的储量,旁边是甘肃矿产资源分布图,我们脚下是这28种矿产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布情况光电沙盘,这三者是一个互动光电项目。矿产资源分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下面的展陈柜中展出了相应的标本。旁边是世界的矿产资源分布情况,更加详细的内容可以在下面的查询机中查阅。”毛翔南介绍道。

在能源矿产部分,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套正宁南煤田开采大型幻影成像系统。“正宁南煤田地质储量超过20亿吨,是甘肃省目前发现的储量最大的煤田。未来矿井采用主斜井、副立井和回风立井综合开拓的方式采煤,设计生产规模为1200万吨/年,全矿井服务年限为70年。”钟鸣声说。

在金属矿产部分,记者首先看到的是黑色金属矿产。其中有铁、锰、铬、钒、钛等矿种,是钢铁工业的基本原料。

旁边是酒钢公司镜铁山矿无底柱崩落采矿方法及铁的冶炼生产过程模型,生动地回答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个问题。

阳山金矿按卡林型金矿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六。在储量电动模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红色条带状就是金矿矿体在地下的赋存情况。

“甘肃的地质矿产事业对甘肃的经济贡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某种程度上而言,矿产资源的产出是我们进行工作布局的坐标。比如过去的酒泉、金昌,现在的陇南等,从这个角度来看,地质博物馆的建立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里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毛翔南自豪地说。

认识地球的一扇门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那么她在宇宙中到底处于什么位置呢?漫步地球厅,观众可以了解宇宙和地球的有关知识。内容包括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地球的形成、演化和圈层结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地球上发生的各种地质现象。一段关于地球未来的视频,通过反思人类对地球资源不合理开发所造成的恶果,表明人类拯救地球,拯救自己的未来的决心。也展示了人类对地球现状的思考以及对地球未来的美好祝愿。

地球上的矿物和岩石组成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奇妙世界。人类对矿物和岩石的利用,最早可上溯到旧石器时代。之后,人类又从实践中知道了利用铜、锡矿石冶炼青铜,从而使历史进入了青铜器时代,以后又进入铁器时代。今天,矿物和岩石已广泛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们是地质和宇宙天体研究的基石、矿产资源的摇篮、工程建设的基础、美化生活的使者。矿物岩石厅主要介绍矿物和岩石的相关知识。采用雅俗共存、动静结合、虚实呼应和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参观者在参与互动和欣赏展品的同时,了解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的矿物和岩石的分类、成因以及代表性矿物和岩石的特性。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土地资源在历史长河中始终哺育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土地资源厅包括土地资源和测绘两个部分。围绕“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母”的主题,土地资源部分介绍甘肃省土地利用现状和常识,展示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各种土壤的类型。测绘部分介绍测绘知识和测绘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010年8月8日,舟曲县境内突降暴雨引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泥石流阻截穿城而过的白龙江形成堰塞湖,淹没部分县城。可以说,强降雨对原本松散易垮的山体、岩体形成浸泡和巨大冲击,是此次舟曲泥石流灾害的直接诱因。我省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决定了我省地质灾害多发的状况,我省已成为我国地质灾害重灾区之一。地质环境厅重点展示了我省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盐碱化,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等,展示了造成地质灾害的原因及其主要防治对策。同时介绍陇原大地具有重要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的地质遗迹资源22处。观众在这里可以了解地质环境对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影响,从而增强与大自然和地质环境和谐共存的意识。

如果说,历史博物馆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古代文化、科技、艺术的窗;那么地质博物馆就是一扇门,因为,在这里我们可以走进亿万年前的世界、追寻生命演化的足迹、探查宝藏形成的奥秘,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自己,认识我们的家乡——地球。


甘肃日报 左玉丽 孙海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