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中国建设小型空间站更符合实际

目标并非太空竞赛

人类向太空发射过10个空间站。前苏联和平号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是人类历史上两个大型、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

人类航天时代的肇始,是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载人航天发展之初,军用是首要目的,美国和前苏联都曾设想过或实际应用过载人飞船进行对地成像、电子侦察。

但随着技术的进步,照相和电子侦察及其他军用航天任务都可以由无人卫星去完成,载人航天逐渐演变成美苏之间展示国力的政治性竞争。

航天成就,是冷战时期美苏两个大国博弈的重要筹码。太空竞赛唯一的积极效应,是促进了航天事业的发展。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绕地球一周,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这一举动刺激了美国的神经。

自此,美苏的太空竞赛愈演愈烈,双方都不断地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发展应用。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乘阿波罗飞船抢先一步登陆月球———这是人类第一次涉足另一个天体。

1971年4月19日,前苏联发射了第一代空间站礼炮1号。

从1971年到1982年,前苏联共发射了七个礼炮号空间站,分别编号为礼炮一号到礼炮七号。

1973年5月14日,美国发射了天空实验室。

天空实验室进行了大量的天文、遥感和航天生物医学实验,包括拍摄太阳活动照片等。科霍切克彗星的观测使人类首次在大气层外亲眼观看到了彗星。

由于大气阻力超过预期,1979年天空实验室提前坠落。

1976年2月,前苏联启动第三代空间站“和平号计划”。

1984年1月,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宣布,美国将在10年内投资80亿美元,建成规模庞大的永久载人空间站,并邀请盟国参加,拟压倒当时前苏联即将发射的和平号空间站。这便是后来的国际空间站。

1986年2月19日,前苏联“和平号”核心舱发射升空。

“在第一轮太空竞争中,前苏联赢了美国。为什么美国笑到了最后?是因为前苏联大运载火箭不过关。”焦维新说。

之后,两国开始走不同的路———美国将精力集中在航天飞机,前苏联则集中做空间站。

焦维新说,后来美国发现空间站很有用处,自己做却力不从心,想与前苏联合作。当时由于一系列的问题,双方并未达成一致意见。

随着前苏联的解体,美苏开始合作建设国际空间站。这时,载人航天的主要目的已经开始转变为基础科学性质的空间科学研究,主要是在空间站上进行前沿的空间科学实验。

目前仍在建造的国际空间站,是桁架式空间站设计。由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以及多个欧洲国家参加,耗资将近千亿美元。

国际空间站拥有15个加压舱段,外加桁架、4个大型太阳能电池翼以及其他设备总质量达到了空前的400吨以上。

国际空间站具有分属美、俄、欧、日的4个大型试验舱,可以满足各类空间科学、天文与对地观测以及空间生命科学和航天医学需求。

“相互竞争,回到冷战时期对谁都没有好处。只有通过合作才能互利互惠。”焦维新说。

焦维新认为,中国与美苏的目的不一样。美苏是为了竞争。中国是在经济技术条件允许下,力所能及地做有自己特色的空间站,尽管走的路线大同小异,但是不盲目模仿。

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重量约8.5吨,采用两舱结构,分别是实验舱和资源舱。

天宫系列空间实验室,是类似前苏联礼炮系列的小型、单体空间站。

到空间站去上班

交会对接技术和载人天地往返、出舱活动并称载人航天领域的三大基本技术。

“要建造空间站,必须要解决两大技术:出舱活动和交会对接。”“神六”飞船总设计师顾问王壮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由于空间站是在轨道长期运行,所以面临着长期维护的一系列问题。宇航员出舱是为空间站的一系列维护做准备。

宇宙飞船虽然可以从太空返回,但不是长期在轨飞行器;空间站是长期在轨飞行器,却无法返回。

空间站在运行过程中,需定时更换、维修设备,航天员在太空生活一段时间后,也需要更换。

“所以,交会对接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只有突破这项关键技术,才能建起真正的空间站,才能开展正常的科学实验和设备维护。”焦维新说。

使轨道空间站有补给的能力,这是交会对接最本质的作用。因此神舟系列飞船,专业的叫法是天地往返运输器。

所谓空间交会对接,是指两个航天器在太空轨道上按预定时间和位置相会后,在机械结构上连成一个整体。该技术是两个航天器合二而一的“纽带”,是航天员乘宇宙飞船进入空间实验室或空间站的“桥梁”。

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完全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2012年,中国还将发射神舟九号或神舟十号载人飞船突破手动控制交会对接技术。

但焦维新认为,一次空间交会对接成功并不标志着技术成熟了。之后还有神九、神十不载人和载人交会对接。如果这两次都成功了,意味着这项技术就过关了。

在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之前,太空中一共发生过300多次对接飞行,失败的一共有10多次。

最大的一次对接故障发生在1997年,俄罗斯“进步号”M37货运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相撞。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