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改变动物性取向

污染改变动物性取向

在弗雷德里克看来,这是人类第一次真正将环境污染与动物性取向的改变联系在一起。尽管过去也曾出现过污染改变动物配对行为的例子,但情况不太一样。

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西部,雌性西美鸥曾经出现过高比例的同性配对现象。弗雷德里克介绍,这是因为高浓度的有机氯杀虫剂污染,导致雄性西美鸥存活率减少。“在这个案例中,雌性之间配对仅仅是因为周围的雄性太少,而不是出于偏好。”他解释说:“就像在动物园、小岛等环境会出现动物同性恋一样,都是因为性别比例极度不平衡。在这些情况下,同性配对与其说是性取向上的选择,还不如说是为哺育后代的一种策略。”“白鹮的例子很不一样。”弗雷德里克说,“请记住,在我们的研究中,性别比例是1:1。对于雄性白鹮来说,有足够多的雌性可供选择,然而它们却更加青睐同性。”

他表示:“总的来说,西美鸥和白鹮的例子清楚地告诉我们,环境污染物对于动物的性行为和性取向有很大影响,还会影响动物的繁殖。”

不能简单推演到人身上

弗雷德里克强调,“汞污染让雄性白鹮成同性恋”这一研究结果,不能简单地推演到其他物种身上,尤其是人类。“我担心人们读了这条新闻会马上下结论说,人类摄入汞后也会变成同性恋。我要明确表示,我们的研究没有一点这个意思。”他说:“人类的同性恋现象是极为复杂的。因为我们是社会性动物,性不仅是为了繁殖,还受到社会关系、社会地位、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与此同时,弗雷德里克指出,汞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可能会影响人类的内分泌系统。“单单改变荷尔蒙,不会改变人类的性取向,但可能会影响人的行为和第二性征,比如乳房组织。”他说,“问题是我们还不知道影响是何种程度的,以及摄入多少汞会产生这种影响。”

什么是甲基汞?这是环境中最毒也最容易被吸收的一种汞的形态。在全球范围内,汞主要来自燃煤电厂和金矿开采。而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医疗和城市废物被燃烧后也会造成一定的汞污染。一些湿地里的细菌将金属汞转化为甲基汞,而湿地正是许多鸟类的家园。

意想不到:1500多种动物有同性恋倾向 ,有的是为了取乐,有的是生存需要

小到昆虫,大到鲸鱼,动物爱上同性的现象在自然界时有发生。在1500多种动物身上都能观察到同性恋现象,其中500多种已经有了详尽的记录。

在美国纽约中央公园,曾有一对宛如情侣的雄性帽带企鹅——洛伊和西洛,它们如胶似漆,交颈亲昵,互梳羽毛,扇动双翼,甚至做亲密动作,对雌性同伴却不予理睬。

仅在澳大利亚,据科学家记录,许多鸟类的同性恋伴侣都会共同抚养小宝宝,有的雌性通过“一夜情”得到鸟蛋;也有的雌性鸟会把自己的鸟蛋赠送给一对雄性鸟,由“他们”代为孵化抚养,雄性火烈鸟家庭就属于后者。令人惊讶的是,这些“雄雄”组合的家庭往往比“雌雄”组合得更为成功。因为“他们”敢作敢为,富有进攻性,能占有更多的地盘和资源,所以养育的孩子也就比普通家庭更多。

鸟类还不是同性恋行为最多的动物。澳大利亚生物学家杰夫·麦克法兰博士曾对全球现存的动物学文献进行过一次全面调查。结果显示,在文献中灵长类和其他哺乳类动物的同性恋行为最多,接下来才依次是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昆虫类和其他无脊椎动物。

科学家认为,动物的同性恋行为有时只是为了取乐,还有的是出于社会纽带的需要。许多群居动物有着复杂的社会系统,个体需要寻找同盟来获得帮助和保护。同性恋关系是找到伙伴的先决条件,单一的异性恋则成了一种劣势。产于非洲的矮黑猩猩就是这样的动物,同性矮黑猩猩通过性来化解个体间的冲突。还有一些动物在成年之前会出现一个阶段的同性恋行为,比如雄性小海豚,科学家认为这可以帮助它们彼此之间建立起终身的友谊。


新闻晨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