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办大型化石展

校长王焰新(左三)听取学生志愿者的介绍。屠傲凌摄

校党委副书记丁振国(右二)、副校长赖旭龙(右一)听取学生志愿者介绍。屠傲凌摄

外国留学生观看化石并与志愿者交流。屠傲凌摄

学生仔细观看化石。屠傲凌摄

4月1日上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办大型化石展活动。该活动是地大(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地学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也预示着该校2011年度地学文化建设工程正式启动。

活动现场分为8个展区,展出了从寒武纪至新生代不同时代的化石,时间跨度长达5.2亿年,包括了三叶虫、腕足、双壳、腹足、鱼类、哺乳类等多个门类的化石,涵盖了常规教学中的大部分种属,总数600余块。化石的来源为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本科生野外采集以及中国古生物论坛化石猎人网化石爱好者收藏所得。

化石展的现场,300多名老师和学生驻足观看,共同鉴赏,师生间交流融洽,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有位退休教师拿着放大镜观察着化石标本,欣慰地说:"我搞了半辈子的地学工作都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同类化石,真好,真好"。路过现场的地球生物系王永标老师饶有兴致地拿着海星化石向同学们讲解来历。有的学生向志愿者询问化石采集的方法,对化石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表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作为一所以地球科学专业特色为主的大学,在近六十年的办学过程中,几代地大人前仆后继、不断探索,形成了以"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校训精神为核心、'地质元素'为特点,着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谋求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地学文化"。他指出,这种文化已影响并渗透到学科建设、专业研究、师生精神风貌以及方方面面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并成为被社会所公认的、独特的优良办学特征。"广泛普及地学基本知识和地学文化理念,让更多人了解地学常识、感受地学之美,逐步确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的责任意识,我们责无旁贷"。

为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启动了地学文化建设工程。具体内容包括:以地学文化论坛、资源科技论坛、工程文化节、环境文化节、珠宝文化节等地学文化活动为抓手,大力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内容高雅的精品学术和文化活动;继续推进内涵地质元素、具有鲜明文化特色、浓厚文化氛围的地学文化长廊和景观带;不断创新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综合教育,对理、工科学生重点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讲座;对文科学生适当开设地质类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课程讲座等等。


新华网湖北频道4月1日电(易晓春 宁薇)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