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造假:“上帝之手”毁了什么


 
巧夺天工的“拼图游戏”
 
这具所谓的恐龙标本,由N多种哺乳动物的化石拼凑而成,邓涛说:“从图片上看,看不出有一块恐龙的骨骼。”而其拼凑方法,更是让人拍案叫绝。
 
这只“恐龙”的下颌骨,其实是某种哺乳动物的腿骨,上颌骨上明显的条纹,一望而知是由肋骨“改装”而成。它修长的颈椎,则“荟萃”了来自不同种类、不同部位的哺乳动物化石碎块。
 
照这样的拼接方式,别说是六米,即便是一千米甚至更大,在理论上也是可能的。
 
这具模型被戏称为“十三不靠”。
 
这张照片,是该文化馆为了让展览更“美观”,送到北京一家最专业的古生物博物馆进行咨询的。追求“美观”而不是科学性,是他们咨询的主要目的,抱着对科学的忠诚态度,邓涛等人拒绝了。
 
这具“十三不靠”的拼合手段,在时下属于相当“笨拙”的一种。更多的“高手们”则以其“创造性才能”,以拼图游戏的方式,扮演着“上帝之手”的角色。
 
1999年,辽西的一个农民,以高明的拼图游戏,几近天衣无缝地将鸟“嫁接”到恐龙尾巴上,蒙住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恐龙专家,他以为自己发现了达尔文理论的完美证据——这就是轰动世界的古盗鸟。
 
此后不久,古生物学家徐星等人,在当地另一位农民家里,发现了化石的另一半,“上帝之手”的“魔术”才被拆穿。
 
古生物学者李淳对此有一个经典评价:“中国是古生物研究者的天堂,也是假化石的大本营。”
 
李淳从事古爬行动物研究多年,他的代表作是2008年在《自然》上发表的一种原始“无壳”龟类——半甲齿龟。
 
说起他与这只“龟”的缘分,居然也是从假的开始。
 
2002年,他偶然见到了一个形状奇怪的爬行动物“化石”,“化石”一望而知是假的,但是这件物品奇特的形态,却一直留在他脑子里,“这块假化石应该有其原型,他们是照着什么东西做的呢?”
 
直到几年后,他找到了半甲齿龟的真化石,回想起那个奇特生物,方才恍然大悟。他在此之前,见到的居然就是半甲齿龟的仿制品。
 
一位古生物界的著名专家,告诉《科学时报》记者,化石管理在澳大利亚、巴西等国,都是相当“棘手”的问题,作假也时有发生,却都不及中国化石贩子的手段高超。
 
一位外国收藏者曾“声泪俱下”地“控诉”道:我收藏化石多年,从没想到会有人骗得了我——但是,我被骗了……真是太丢人了!……奉劝大家一句:接受我的教训吧,千万不要相信中国的化石。
 
据说在某化石、旅游业富集地,当地政府每年会颁发给优秀手工艺者“能工巧匠奖”。这项奖励,除了颁给人们熟知的巧匠们,如擅绣的绣女外,也会颁给“仿古生物化石”的高手。
 
制作好的赝品的确是一门高超技艺,问题是它是否应该获得来自官方的奖励,但无疑这种行为暴露出的现实是:赝品化石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