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发现了“柳江人”头骨化石

遗址寻踪

7万年前的狩猎场

据文献资料,自1956年以来,在柳州境内白莲洞、通天岩、大龙潭鲤鱼嘴等地先后发现的古人类遗址,统称为“柳江人”,他们生活在距今数万年至数千年期间。

“相比之下,白莲洞博物馆名气较大,知道通天岩的人比较少。”韦春芳的忘年交好友,同样爱好文史的市民李先生认为。

那么,通天岩的“柳江人洞”具体在哪里呢?

据了解,该遗址距离柳江县城27公里,距离白莲洞遗址2公里。3月18日当天雨帘密织,尽管老人因雨天无法出行帮忙引路,记者一行人还是决定驱车前往通天岩。

我们先抵达白莲洞,却在入口处被告知柳江人遗址并不往此处去,而是应该去新兴农场。来到场部外的集镇,记者向路边糖烟店打听通天岩的具体位置,很快就得到指引:“农场医院旁边不远有一条小路进去,过了几家民房,你们看到的那几座山就有一座是通天岩了。”原来,当地不少居民都是知道通天岩的。

遵循指引,记者来到民房后的旷野。近处是大片的甘蔗田,远处两座小山则是被笼罩在一片朦胧雾气中。这片广袤区域大约就是“柳江人”古人类的狩猎场了,数万年前,他们用简陋的石制武器进行狩猎,可能还在山林里到处采集植物果实、块茎作为食物补充。他们的猎物中,剑齿象早已在万年之前绝迹,大熊猫如今也是珍贵的国宝。站在蔗田上,我们的思绪穿越数万年时空,遥想当年曾发生在这片地域上的人类与动物为了各自生存而展开的搏杀。

而在解放后初期,新兴农场的劳作者们也是在这片甘蔗地埋头田间、挥洒汗水,为新中国的农业建设努力工作。

通天岩距蔗田约1公里,但田间小路泥泞难行,要上山难度更大。此外,韦春芳告诉记者,当初对柳江人遗址进行的只是初步发掘,发掘工作远未结束,在那些复杂的喀斯特地貌溶洞洞穴中,可能还深埋着更多的化石古迹。因此,这些岩洞是处于封锁状态的,非相关人士不得进入。

韦说,柳州发掘的各个古人类遗址中,通天岩距今年代最早,白莲洞遗址迄今出土的石器和化石最多。他们各有各的重要性,有的需要妥善保护,有的适合作为科普场所。

共同心愿

让更多人了解历史细节

韦春芳告诉记者,发生在三十多年前的一件事情令他触动很大: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某一天,他陪美国密执安大学古人类学家沃尔波夫教授考察通天岩遗址。跟其他外国专家学者一样,教授一整天都沉浸在考察的乐趣中。后来韦得知,教授此行是自费来到柳州的,回国后写了一本相关的考察专著,产生了不小的反响。

此事深深触动了韦春芳,他说,他在县文化局工作,通天岩不知进出了多少次,手上资料也极其丰富。之前却一直未曾意识到,不止发掘出来的化石很珍贵,而那些发生在发现、鉴定化石前后的经历,也是充满了故事性、趣味性的。这些历史细节不应被岁月所埋藏,而应让更多人有所了解。

柳州博物馆馆长程州告诉记者,过去由于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原因,出现了发掘者是农场职工、本地农民、服刑人员等多种说法,但却无具体姓名记录在案。找到潘定芳后,不论他是什么样的身份,都不能否定他挖到头骨化石的事实,而这一事实填补了历史档案中的空白,这在学术研究上意义重大。到目前为止,在各类资料文章上,这方面仍是空白,相信今后随着信息的传播,潘定芳的名字和贡献会被更多人知晓。

程说,博物馆讲解员在向嘉宾作介绍时,通常不会提及这样的细节,但潘定芳浮出水面,应该会让本地市民对“柳江人”古人类更加感兴趣。其实在2002年,柳江人遗址曾多次遭到破坏,山洞外的铁门被人撬走,标示牌被人砸碎。柳江人遗址是柳州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关部门希望在时机成熟时对该遗址进行进一步的发掘和研究,所以柳州市民都有责任共同保护好这件文化瑰宝。


广西新闻网-南国今报 陈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