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超级计算机能力有限不会威胁人类

重大突破,前景看好

电脑在数字运算等方面早就超过了人脑,但在理解自然语言方面一直表现不佳,这是因为自然语言中存在大量的模糊、双关、俚语,捉摸不透,难以界定。比如,“我穿着睡衣射死了一头大象”(I shot an elephant in my pajamas),这句句子对我们而言很好理解,机器却容易理解成“我射死了一头穿着我睡衣的大象”。

正因如此,“华生”的获胜标志着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进展,代表机器对自然语言的理解能力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为了制造这样一台机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者已经辛苦了几十年。 对IBM而言,这场比赛不仅是为自己做了广告、赢了奖金,还打开了一扇通向未来的大门。在未来世界里,智能机器将能理解人类的语言,做出相应的回答,或许还会接管一部分人的工作。

“华生”是IBM的25名科学家花了4年时间研发成功的。许多专家都认为,它可不仅仅是精通百科知识那么简单。眼下,“华生”的程序员正在制定下一步攻关计划,那就是将“华生”在竞赛中积累的经验投入医学。在医疗中,同样的症状可能是由不同的疾病造成的。在病因不明的情况下,“华生”能比人类更快地扫描海量的医学文献,找出可能的病因。当然,最终诊断还是会由人类医生做出。

IBM管理层表示,这个前景很快就会实现。本月17日,IBM宣布携手哥伦比亚大学和马里兰大学,三方将共同开发一套医疗辅助系统,让医生得以在网上向智能助手咨询。公司还计划和语音识别巨擘Nuance 公司合作,给这位智能助手配备语音识别能力。据估算,这项服务只需18个月就能上线。

哥伦比亚大学的临床医学教授赫伯特·蔡斯是这个项目的成员之一,他表示在过去的医学教育中,记忆一直是重点,可“一旦有了‘华生’这样的工具,就得重新考虑对学生的要求了”。

而在未来学家保罗·萨福看来,问答竞赛只是小试牛刀,“华生”的最终归宿将是搜索引擎——它能改变网上搜索信息的方式,让现在的“输入-点击”式搜索变成一场对话。“在未来,人类将直接和机器对话。在5到10年的时间里,我们的搜索行为就会演变成一场场对话。到那时,我们就会对现在这种返回字符的搜索方式不屑一顾。” 萨福说道。

IBM的管理层还透露,他们正在和一家著名的电子产品零售商洽谈合作,准备为对方开发一套类似“华生”的系统,并以IBM的创始人托马斯·华生的名字命名。这套系统将和顾客开展一系列互动,比如帮助他们决定购买什么产品,并在购买后提供技术支持。

“华生”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大卫·费鲁奇表示,新技术将惠及众多行业:技术支持中心、医院、对冲基金公司等。凡是需要运用大量数据、做出大量决策的单位,都将从中获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