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湿地走向干涸


 
“并且,有些水鸟的繁殖或者栖息地十分有限,比如丹顶鹤,它的繁殖地主要在黑龙江三江平原的沼泽地或者芦苇地里面,而白鹤的主要越冬地就在鄱阳湖区域,目前世界上大约有95%的白鹤都是在鄱阳湖越冬的,要是这些地方遭到严重破坏,它们就会迎来厄运。”张正旺说。
 
鸻鹬类水鸟是地球上迁徙距离最远的鸟类,每年春天澳大利亚大约有500万只这种鸟要迁徙至美国的阿拉斯加、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并在北极冰原地带繁殖,然后又在秋天返回,但是由于路途遥远,对于多数水鸟而言,直接飞越太平洋根本不可能,因此中国漫长的海岸线滩涂湿地成了它们重要的中间停歇地。
 
“这些年我国很多研究人员的调查和卫星监测也都显示,渤海湾沿线滩涂湿地及东南沿海海岸和岛屿的滩涂湿地都是它们非常重要的中间驿站。”张正旺表示。
 
沈阳理工大学生态环境研究室主任、著名鸟类与生态摄影师周海翔说,鸻鹬类水鸟基本都不会游泳,只能在滩涂湿地上寻找食物,如果这些滩涂湿地普遍遭到破坏,缺少食物,这些鸻鹬类水鸟的正常迁徙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周海翔近两年一直在和我国沿海滩涂湿地打交道。他告诉记者海岸滩涂是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在地貌学上称为“潮间带”,由于潮汐的作用,海岸滩涂有时被水淹没,有时又露出水面,有时退潮时,滩涂面积特别宽阔,甚至连远方的海面都很难望见。
 
“这些滩涂上生活着近百种底栖生物,它们不仅一直为人类所利用(赶海),也是各种鸟类重要的食物来源。”周海翔说,也正是这样的原因,目前中国从北到南漫长的海岸线上分布着极为丰富的鸟类资源,但是目前滩涂湿地已经是国内破坏最为严重的湿地类型。
 
“在渤海湾、黄海中国海岸线北部,我调查了很多地方,但是看到的只有伤心。很多地方直接把海边的小山或者高地炸平,然后将土石填到前面向海洋过渡的滩涂湿地上,这样导致漫长的海岸线上很多宽阔的滩涂湿地永久性地消失了。”周海翔说虽然海岸滩涂在生物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常常被很多人看成了荒滩,在上面进行土地开发不需要拆迁和退耕地,因此不需要对谁做出补偿,要比农田等其他土地类型廉价得多,因此成了很多地方政府和公司企业抢占的重要土地资源。
 
周海翔表示,滩涂养殖也是滩涂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一个方面。多年来,我国一直提倡和鼓励沿海地区利用滩涂围垦造田,扩大耕地面积,但是由于沿海淡水严重缺乏,滩涂改造成耕地成本高且效益低,越来越多的滩涂围垦丧失了造田的“初衷”,而是成为了海水养殖的“乐园”,这里面最为主要的就是人工养殖海参。
 
这些年,由于国内海参需求旺盛,很多养殖户和公司企业都投入大量资金,一些资金规模达到几千万甚至几个亿,在渤海湾和黄海中国海岸线北部大量养殖海参。周海翔告诉记者,2010年他曾经和其他人一起对渤海湾一段40多公里的海岸线进行海参养殖的样本调查,结果发现这段海岸线上就有1010个海参养殖场,平均每个养殖场的面积都在70亩上下。
 
海参属于奢侈品,在国内需求旺盛,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量越来越大,有时价格都能够翻到几十倍以上,因此养殖海参的利润非常大。“有一个老板甚至告诉我,现在除了贩毒,利润最大的就是海参养殖了。”但是周海翔说他在调查中发现,现在的海参养殖从幼苗开始到出产一直都需要用药,对近海生态的破坏尤为严重,它排放的污染物几乎是虾类贝类等物的数十倍,另外也把贝类等大量其他的海上生物杀死了。
 
另外,现在很多渔民的过度捕捞也导致了海岸滩涂湿地生态的退化。周海翔看到现在很多渔民的船越造越大,雷达越来越先进,渔网越来越密,但是网孔却越来越小,这样就将海岸滩涂相连的很多近海鱼虾都打得干干净净,而这些区域又是鱼虾重要的洄游与繁殖场所,因此这种破坏性的捕捞几乎是给它们带来了灭顶之灾,而这种状况和近海污染的结合又导致了整个滩涂湿地生态系统的恶化。
 
海洋生态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研究发现,这些年来渤海的生物种类正在大幅度减少,鱼类已经从1983年的63种减少到了目前的不足30种,而且,生物群也开始出现小型化、低龄化的趋势。
 
此外,近些年来在整个渤海湾已经很难形成像样的虾汛和鱼汛,叫姑鱼、黄姑鱼、白姑鱼、大黄鱼、牙鳎鱼……多个鱼类已经濒临灭绝,渤海的渔业资源开始面临最为严重的危机。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开着小型渔船出海,有时大半天就能捕回上千斤甚至数千斤的鱼回来,但是现在,就是开着大马力的渔船出海,有时一天甚至连油钱都挣不回来。”秦皇岛市的一位渔民告诉记者,为了多捕鱼,他们的渔网不得不越来越密,网眼也不得不越来越小,这样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的境地。
 
相关法律的缺失和管理的杂乱是我国湿地生态系统近些年仍然持续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尽管2007年2月,国家林业局正式组建了湿地保护管理中心暨中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中国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并且经国务院批准,我国还成立了由国家林业局、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16个部门组成的中国履行《湿地公约》国家委员会。另外近些年来,黑龙江、内蒙古、辽宁、湖南、广东、四川、陕西、甘肃、宁夏、吉林、西藏等11个省、自治区的林业部门还出台了地方湿地保护条例,这对推动湿地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管理和法律方面依旧存在空白和漏洞。
 
比如目前我国湿地的主管部门是林业部,但是大量的滨海滩涂湿地却依旧归海洋部门管理,目前林业部门根本就插不上手。在一些内陆省份,林业部门插手湿地管理也常常受到农业、环保、渔政等部门的非议和责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