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体内的尼安德特人“痕迹”

  改变对人类起源的看法?

  帕博和格林等人的研究提示,尼安德特人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欧亚人(包括中国人)的祖先之一。如果这一结论可信,则会再次引起人类起源两种主要理论的交锋,即非洲起源说与多地区起源说之争。

  按照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走出非洲)说,古人类走出非洲有三次。最早的一次是在约190万年前。此后,人类在42万-84万年前又再次走出非洲,之后又于8万-15万年前再次大规模向外迁徙。这些结论的得出主要也是基于遗传学和基因组的比较,包括常染色体、性染色体、线粒体DNA的分析结果。

  但是,非洲起源说主要指的是,现代人类起源于20万-15万年前的非洲,然后在大约10万年前走出非洲。现代人是从非洲的一小群人进化而来,他们走出非洲后进入亚洲和欧洲取代了世界各地的古人类,包括尼安德特人,而尼安德特人也即早期智人。非洲起源说基本的假设之一是,走出非洲的现代人(晚期智人)是取代了世界各地的人,而且这一取代过程未伴随明显的与原住人群的基因交流,他们并未与各地的古人类(包括尼安德特人)有过交配。所以,非洲以外的直立人和早期智人都是人类演化树上的旁支,地球上所有现代人群均为非洲晚期智人的后裔。

  而多地区起源说则认为现代人是在世界上的4个地区出现并连续进化,而且在各个地区之间都有基因交流。这也意味着非洲人、亚洲人、欧洲人和大洋洲人等之间有过婚配和基因交流,这样的交流才导致了世界各地的现代人的进化。

  帕博和格林等人现在的研究发现,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与欧亚人基因的亲缘关系高于与非洲人的亲缘关系,这或许构成了对非洲起源说的一种挑战,因为这符合现代人多地区起源说的主要观点,各地的古人类之间有过交配和基因交流。

  一些研究人员对帕博和格林等人的研究结果予以了肯定。例如,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神经科学家约翰·哈迪(JohnHardy)认为,这一发现可能改变我们对人类起源的看法。

  基因组测序还将继续

  但是现代人的起源是一个非常重大而复杂的问题,现在仅凭帕博和格林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然还不能为两种起源说之争划上休止符。原因是多方面的。

  帕博和格林等人的研究也只是一种假说,这种假说不仅需要有其他研究来验证,而且这一假说本身也面临着挑战。例如,疑问之一是,帕博和格林等人的研究所采用和测序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样本是否就是纯粹的尼安德特人的,因为在涉及古人类的基因时,常常会有污染。

  早在2006年,帕博的研究小组就对尼安德特人DNA的100万个碱基对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一些序列与现代人的DNA有混染。帕博研究小组得出的结论是,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与现代人基因混染的部分达11%-40%。而其他独立的研究则发现,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中与现代人混染的部分达80%。后来,帕博研究小组采用了新的方法来对古代DNA序列进行标记,从而能让他们把DNA混染减少到0.6%。

  现在测序的大多数尼安德特人的DNA序列都来自温迪加洞穴发现的三块骨骸。但是,迄今对这些DNA的测序只进行了2次,这自然引发了对尼安德特人遗传密码可靠性的疑问,因为DNA降解和测序过程会改变DNA密码。由于污染和降解的原因,对于古人类和古生物遗骸的DNA测序都要重复好些次,一般是10-20次,这才能精确认定古人类的DNA序列。例如,丹麦和中国的研究人员对格陵兰岛的4000年前的古爱斯基摩人的基因组重复测序进行了20次,这就增强了古爱斯基摩人基因组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此疑问,格林认为,研究工作还将继续,直到基因组测序达到平均重复测序10-20次。


张田勘 南方周末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