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万只熊被活体取胆 创口永不愈合

山东省文登森保养熊场。供图/亚洲动物基金

  一定需要熊胆吗?

  人工养熊及活熊取胆的技术,最早是1980年代由朝鲜人发明的,由于地缘接近,东北是中国最早开展活熊取胆的地区,也是目前为止养殖取胆熊规模最大的地区。到了1990年代,活熊取胆从东北扩展到全国很多省份,成为一种发家致富的经济产业。

  尽管活熊取胆为养殖户创造了经济收益,但残忍的取胆方式,还是让大多数人不能接受,活熊取胆很快被媒体曝光,引发了国内外的关注。一些动物保护组织也开始参与对取胆熊的保护,并呼吁政府彻底禁绝这一产业。

  但另一种声音对活熊取胆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熊胆制品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只要尽量改善活熊取胆技术,就应该保留这一行业的存在。当然,谢罗便臣不认可这样的观念,龙桥黑熊救助中心用详尽的调查报告证明,从圈养熊身上获得的胆汁,并不像商家所说的那样对人身体有益。既然使用熊胆制品并没有那么多的好处,那么这个市场就不应该存在。

  龙桥黑熊救助中心2007年发布报告,在救助中心因病死亡的取胆熊中,37%死于肝胆系统的癌症,医生推测癌症的发生,可能与取胆引起的慢性炎症、感染有关。这意味着,消费者购买的熊胆,很可能来自一只病入膏肓的熊,而且它患病的器官,正是分泌胆汁的肝胆系统。如果是这样,胆汁的卫生状况和所谓 “药效”,着实让人担心。

  尽管熊胆具有药用价值,但并非不能够被其他中草药替代,很早就有中医研究者提出,一些中草药完全可以用来替代熊胆。在传统中医学里,熊胆以苦寒之性,被用于清热、解痉、明目、护肝、驱虫,在中医传统文献中,多种草药也有同样的功效。比如蒲公英、野菊花等。从这个角度说,使用熊胆制品不仅是不应该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说服公众放弃使用熊胆制品,也是“亚洲动物基金”推动禁绝活熊取胆行业的一个手段。今年2月,成都市33家药店加入了“治疗无伤害”活动,这些药店把“本店不售卖熊胆制品”的大幅海报挂在店门口,一些药店拿出熊胆制品存货当街销毁。

  残忍的活熊取胆仍然存在,但人心的觉醒却总能给禁绝活熊取胆的历程带来希望之光。21日,因为修路堵车,装载着10只熊的车队被困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的高速公路上,绵延20公里的大型货车长龙,把运熊车死死地夹在中间。

  医生们检查熊的身体状况时发现,一只黑熊一路上几乎没有吃任何东西,而且体温很高,医生估计它已经有30多岁,医生们判断黑熊体内一定有严重的炎症,需要紧急手术,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这只熊很可能坚持不到车队到达龙桥救助中心的时刻。

  无奈之下,“亚洲动物基金”的工作人员想到与交警沟通,希望交警能够帮助他们把病熊送到有医疗条件的地方,让随队的兽医给熊实施紧急手术。工作人员找到正在执勤的交警,说明情况。让他们意外的是,警察丝毫没有犹豫和怀疑,非常同情病熊的处境,马上表示可以帮助他们寻找最近的医院。

  警车带领装着重病黑熊的卡车,驶入专门疏通的“绿色通道”,东拐西绕,找到了一家小医院。警察在路上提前联系好医院的负责人,车辆到达的时候,医院已经准备好了手术需要的氧气、手术灯等等。

  “给我们带路的警察需要回到高速公路继续工作,我们的手术是在室外进行的,当时围观的当地群众很多,为了不影响手术的进行,交警还联系当地派出所警察,帮助我们维持秩序。”因为得到警察的接力帮助,重病黑熊迅速完成了手术,平安到达龙桥黑熊救助中心。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