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年前的中国制造


 
在这些地方发现的化石为恐龙可能有羽毛这一观点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比如在2009年1月发现的北票龙(Beipiaosaurus)化石 ,是迄今有羽恐龙的最佳范例。赫氏近鸟龙(Anchiornis huxleyi)发现至今还不到两个月,这种生物是目前挖掘出的最原始的有羽恐龙化石,而且被认为可能是现代鸟的祖先。它所生活的年代要早于原先认为的鸟类祖先始祖鸟(Archaeopteryx)。其他中国化石也为了解鸟类自身进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比如郑氏始孔子鸟(Eoconfuciusornis zhengi),它是第一代会飞的鸟类,还有一亿一千万年以前的玉门甘肃鸟(Gansus yumenensis)化石,它证实了所有现代鸟类的祖先都是水鸟。
 
但中国丰富的化石资源面临着双重威胁——威胁不仅仅来自寻宝者,而且还来自政府法规。黑市交易使得许多珍贵化石落入私人收藏家之手,科学家们甚至尚不知它们的存在。为了打击这种局面,制定法规的行为就不难理解了,中国政府正计划推行严厉的新措施以阻止化石非法出口。
 
莱斯特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大卫·安文博士(David Unwin)表示:“我感到中国的化石正在被大肆挖掘,人们从中挣了不少钱。而这些中国的国家遗产正在流失。”
 
然而,他和其他人都在担心中国政府的新法规,其细节仍是未知数,该法规将限制“人们收藏化石或将化石最终收藏于博物馆的能力”。
 
“最大的恐惧就是这项法规将影响其本国的研究。中国有着一些神奇的化石和一群研究它们的领军人物,这些人在多个领域都走在世界的前列。如果因为该法规,他们的研究减速甚至停滞,那将是真正的耻辱,”安文博士说道,“最好的办法是立法限制那些非法买卖化石的人,而法规不损害科学研究。化石黑市一直都存在着。我极度关注着这项法规,关注它是否会催生出更为庞大的黑市及其对科学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周忠和教授表示,该法规的首要目标就是停止向收藏者非法出售化石:“我曾看到许多珍稀化石的图片和标本,但这其中有不少——如果不是大多数的话——或许都在私人住宅中被束之高阁,或者归属未知收藏家所有。”
 
新法规中是否会包括保障化石科学用途的承诺,周教授对此满怀希望。他已和其他中国学者一道向立法者们提出建议,设法让其能缓和法规原始草案中的措辞。他们的一些努力已见成效,在倍受鼓舞的同时,周教授等人仍然不确定最终草案会包含哪些内容。
 
政府建议成立国家专家委员会来评估每一份挖掘许可的价值,对违法者最高可处以50万元人民币的罚款。化石将被分为重要性或一般性两类,而将会出台新法规规定私人收藏家可被允许保有哪些化石。
 
 “在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前一版本草案使我们忧心忡忡,”周忠和教授说道:“从那以后,我们和立法者开了几次会,他们似乎采纳了我们的批评,并愿意考虑我们的许多建议——虽然不是全部的建议。我们将拭目以待最终版本的法规。总的来说,我们对此持正面态度,因为我们已要求对化石施以更加权威的监管。”
 
实际上,尽管对于中国新法规所造成的影响感到忧虑,但当前的普遍看法是,除非中国政府采取实际行动,否则该国丰富的化石岩床将继续成为黑市的掠夺对象。安文教授称这个问题涉及面庞大,这意味着设置准入制门槛只算得上是“一种明智的做法”。
 
在过去二十年中,芝加哥大学的保罗·塞利诺(Paul Sereno)教授一直致力于中国化石的研究。他领导着对克里斯坦医生那具袖珍霸王龙祖先化石的研究工作。该化石已以医生的父母罗曼和塞西尔的名字命名,他们是纳粹大屠杀的幸存者。塞利诺教授强调,作为获得命名权的回报,克里斯坦医生应该将这具九英尺长的化石归还给中国。
 
他警告说,若法规起草不当,将会驱使黑市贸易更趋隐蔽,这将更难以停止非法化石交易活动,而那些遵守此法规的科学家则会蒙受损失。
 
他说道:“只要有买卖场所,就总有办法把化石带去交易。法规所设置的壁垒最终将阻碍科学研究,而黑市贸易则总能找到规避这些壁垒的途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