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曹操墓

  高陵何处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于洛阳,灵柩运回邺城,二月安葬。关于安葬的位置,《三国志》是这样记载的:“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二月丁卯,葬高陵。”高陵也就是曹操在《终令》和《遗令》中提到的西陵。历史文献除了对其葬于高陵外,其他记载都非常简略。

  那么高陵究竟应该在哪里?这是所有曹操墓搜寻者必须回答的问题。

  上世纪80年代,许作民也想搞清楚这个问题。当时他在安阳县地名办公室工作,正在进行全国地名普查,并准备参加编写《中国地名大辞典·河南卷》。他想知道历史上“高陵”的具体位置,并为此查阅了大量资料,进行实地走访。

  “曹操墓的位置有诸多传说,各种文章考证结论各异,这使得他的埋葬地越来越扑朔迷离。不过只要认真查阅历史文献,仔细分析,还是能看出曹操陵墓的大致方位,也就是高陵的位置。”许作民说。

  曹操生前所颁布的“遗嘱”——《终令》和《遗令》——是墓地寻找的出发点。

  公元218年,曹操颁布《终令》,“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周礼,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后,汉制亦谓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其广为兆域,使足相容”。

  在这条遗嘱中,曹操把自己的墓地设在西门豹祠以西的高地上,土地贫瘠,既不封土也不种树,甚至不留地上建筑,而且地势开阔,可以划出陪葬区,容纳大臣们的陪陵。

  两年后,曹操死于洛阳,临死前又颁布《遗令》:“吾死之后,葬于邺之西冈,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还进一步交代家人:“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也就是西陵。高陵就是“邺之西冈,与西门豹祠相近”。

  曹操死后确实葬到了邺地,这一点遵照了他的遗令。“不仅在《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有记载,《三国志·魏志·贾逵传》、同书的《夏侯尚传》以及《晋书·宣帝纪》中的记载都一致。”许作民说。

  而另一方面,曹操的葬礼是公开而盛大的。“所以并不存在设立七十二疑冢的可能。”潘伟斌说,“曹操的安葬是一件轰动天下的事情,当时后汉王朝的各诸侯国、友好国家甚至对手都派来了使者进行吊唁,不可能秘密进行。”关于出殡时的情景,魏文帝曹丕在其《为武帝哀策》中有生动的描写,曹操的丧事是按照当时丧葬制度严格执行的,采用了高搭灵棚、齐整的礼仪;出殡时更是在丧车上装饰羽葆,前排有送葬的节、挽歌、鼓吹、幢、麾、曲盖、手持仪仗的武士,组成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

  曹操确实葬在了高陵,而且高陵应该位于邺城铜雀台的西面高冈上了,并且不会太远,因为曹操希望铜雀台是他的祭台、享殿和纪念馆。

  现在京珠高速公路的东侧,河北邯郸市临漳县邺镇北面的三台遗址,就是当年邺城铜雀台,这一点并无异议。高陵肯定在邺城铜雀台以西,也无异议。但是“西”则是一个大致方位,包括西北、正西和西南三个方向,那么高陵应该在哪个方向上?

  许作民告诉我们,最早提到高陵的是在晋文学家左思的《魏都赋》中“墨井盐池,玄滋素液”的注释,晋张载为“墨井”(煤矿)作注说:“邺西、高陵西、伯阳城西有墨井,深八丈。”由此可以知道高陵在邺西、伯阳城之东。

  伯阳城是战国时魏国的边邑,《史记》中曾有记载。战国时期,赵国和魏国在豫北冀南是以漳河为界的,魏国在漳河之南,那么伯阳城也应该在漳河之南了。现在漳河南岸有清流村(原为安阳县属地,1953年划归河北磁县),在原村(现村向南迁移了1公里)之西曾存在伯阳城遗址,今已被岳城水库淹没。村民言传该村有“白羊城、黑狗寨”,这白羊城就是被岳城水库淹没的伯阳城。

  “如果伯阳城在漳河之南,按照推理,高陵也应该在漳河之南,也就是现在的安阳县境内了,决不会是在临漳县,也不会是在漳河之北的磁县。”许作民说。

  按照许作民的考证,历史上漳河的流向是从西南向东北流的,而不是现在西向东流。“古时,漳河经过现在的漳河大桥的地方,就开始转向东北。”许作民说。曹操时代的邺城也该是在漳河南岸。漳河历史上多次改道,最后一次改道是在清乾隆五十四年,形成了现在的流向。

  如果按照张载的注释分析,高陵位于漳河以南,那么它应该在邺城西南方向。

  唐朝以前,所有对于曹操陵墓的叙述只有相对位置,而在唐朝典籍中首次出现了量化的位置。唐朝宰相李吉甫所著的《元和郡县图制》给出了答案。《元和郡县图志》在魏晋以来的总地志中,不但是保留下来的最古的一部,而且也是编写最好的一部。是一份研究我国古代地理的重要书籍。

  《元和郡县图志》提到相州邺县时说:“故邺城,县东五十步。”也就是说,唐代的邺县在故邺城(曹魏邺城,北周焚毁)西50步的地方。这是个很短的距离。《元和郡县图志》还说,“西门豹祠,在县西十五里”,“魏武帝西陵,在县西三十里”。在这里,明确点出了曹操的“西陵”在邺县西30里方位。

  许作民认为,《元和郡县图志》所说的邺县西,不是正西,更不是西北,只能是西南。因为在《元和郡县图志》中,还曾提到过磁州滏阳县,即今磁县,其境域处于漳河之北。在唐时邺县的正西和正北,就到了磁州滏阳县境内了,超出了邺县管辖的范围。也就是说,曹操墓不可能在现在漳河以北的磁县境内。

  而另一方面,唐代的大量碑刻和墓志铭表明,西南30里区域,即现在安阳西北部属于唐朝时的邺县。在唐朝开元三年有《相州邺县天城山修定寺之碑》,开元七年有《大唐邺县修定寺传记碑》。修定寺就是今天的安阳县西北的清凉山东侧的修定寺,说明邺县在唐代的地界往西到达了今天的清凉山(古代叫天城山)。清凉山位于现在安阳最西的磊口乡。

  许作民的曹操陵墓在邺西南的推断最终被元代纳新的《河朔访古记》所证实。该书中提到曹操墓时说:“魏武帝高平陵在邺镇西南三十里,周回二百七十步,高一丈六尺。”又说:“十二月,余登铜雀台,西望荒郊烟树,永宁寺僧指示余曰:‘此曹公西陵也’。”这里所说的邺镇是指北宋熙宁五年废邺县后的邺县故城,仍在邺城西50步的地方。

  许作民认为,综合前面的考证应该可以初步划出高陵的区域——邺城(先三台遗址)西南30里,漳河南岸。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圆规,以三台遗址为中心,以30里为半径,在漳河那画一条线,安丰乡的西高穴村、东高穴村、渔洋村都在这条弧线的附近。

  “现在西高穴村曹操墓的位置,距离古邺城的直线距离为28.3里。”潘伟斌对我们说。

  为了验证实际距离,许作民搬出了一卷印有绝密字样、1975年发布的军事地图。从中挑出安阳北部的一张,用一把直尺测量,每厘米代表一华里。直尺的粗读数据为27~28厘米,也即意味着两地相距27~28华里。这与潘伟斌的数据相似,并与《元和郡县图制》的记载十分接近。

  从这个角度看,西高穴村墓地位置符合高陵的条件。


三联生活周刊 主笔 李伟 记者 李晶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