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的“猛犸墓地”揭示了800年来人类与长毛象的互动

西伯利亚的“猛犸墓地”揭示了800年来人类与长毛象的互动

Berelekh地质考古综合体在地图视图中的位置,b)周围地区的termokarst景观,c)综合体内的河岸,水边有猛犸骨骼。来源:Pitulko等人2024。

(蜘蛛网eeook.com)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Hannah Bird):长毛象让人想起了过去的时代,当时地球正处于冰河时期。目前的知识将早期猛犸象的祖先定位在上新世(258–533万年前),然后在更新世(2.58万年–11700年前)种群扩张。然而,随着气候的变化,它们的数量在现代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减少到孤立的种群,直到4千年前它们最后一次确定生存日期。

在东西伯利亚北极地区(>70°N),不仅有大量长毛象种群的证据,还有人类如何与它们互动的证据,这是《第四纪科学评论》新研究的重点。

在俄罗斯别列列克河沿岸,可以找到一个“猛犸墓地”。在这里,在一个考古遗址旁发现的数千块断关节骨骼,代表了至少156头长毛象,表明这两个群落非常接近,形成了Berelekh地质考古综合体。

俄罗斯科学院的Vladimir Pitulko博士及其同事旨在通过重新检查2009年获得的地层和古地理数据来评估“猛犸墓地”与考古遗址之间的关系,新的实地调查重点是左岸,那里的猛犸骨很容易从沉积物中的家中脱落,并出现在水边。除此之外,还有更新世野兔、北极狐和狼的遗骸,以及壁炉上的烟灰和木炭和加工过的猛犸象牙(其中一根是未完成的投掷长矛)。

研究人员认为,人类制造这些骨骼堆积是猛犸象牙技术生产的副产品,而野兔可能是生产冬装的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有证据表明,飞蝇蛹在头骨和骨骼的洞穴中有活动,这表明猛犸象的尸体是被添加到去肉的“墓地”中的。事实上,似乎有证据表明这些骨头是经过分类的,只有最有价值的骨头从猛犸象被杀的地区运到了贝列赫,留下了脊柱、腕骨和跗骨等部分。

西伯利亚的“猛犸墓地”揭示了800年来人类与长毛象的互动

a) 放射性碳年龄显示了骨床中未经修饰和人类改造的猛犸遗骸的时间重叠,以及人类在Berelekh地质考古综合体定居的考古证据。b) 西伯利亚亚纳旧石器时代遗址人类与长毛象相互作用的放射性碳年代测定。资料来源:Pitulko等人2024。

长毛象的堆积在11.8、12.2和12.4千年前有三个放射性碳年代的峰值,这些峰值在Bølling Allerød冰川消融期间(11.2-12.4千年前)属于该地区已知的人类聚居区,当时北半球变暖,花粉证据表明该地区变得更加干旱。

“墓地”中长毛象数量的波动表明,该地区的人类定居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频繁占领,但不是永久性的),研究人员将其归因于洪泛平原的环境变化,从而适合建造营地。

猛犸象遗骸的放射性碳年代测定表明,它们在人类定居之前(约12.5千年前开始)就存在于此,但也表明,在大规模猛犸象遗骸积累减少(约11.8千年前)后,人类仍留在该地区(约11.2千年前为止)。

鉴于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四种可能的原因来解释骨骼大量堆积的原因:1)自然原因或人类原因造成的大规模死亡,2)同一地点的重复群体死亡,可能是由于人类的捕食,3)地质过程(如河流作用)导致的遗骸集中,或4)仅源于人类的捕食或从已故尸体中清除。

然而,后者被认为是最有可能从象牙和肉中生产有用的工具来养活社区的,因为没有证据表明骨骼是造成大规模死亡的原因,放射性碳年龄不会聚集在反复死亡沉积物的多个阶段,水流也不太可能达到足够的速度来运输如此沉重的骨骼。

这些发现与西伯利亚亚纳旧石器时代遗址的猛犸象遗骸同时出现。在这里,估计表明“墓地”每年增加1-2头猛犸象,而不是大规模死亡事件,Pitulko博士及其同事得出的结论可能与Berelekh的数字相似,甚至更高。

这项研究意义重大,因为它改变了以前的观点,即自然过程(如洪水通道中的沉积)产生的猛犸骨骼积累与人类定居之间存在50-80年的滞后,而现在定义了700-800年之间的密切关系。可悲的是,随着象牙猎人对该遗址的掠夺,这种人类与猛犸象的关系仍在继续,无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长毛象 猛犸象 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