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布2013年度六项边疆考古发现

(蜘蛛网eeook.com)据中国社会科学在线:“中国有漫长的边境线,边疆考古所涵盖的区域相当广泛,可以说是内容最为丰富的考古学研究领域。如果将中国的边疆地区放在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下观察,其往往是文化核心区。因此,边疆考古的最新成果备受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具有其特殊性和政治性。” 12月4日,“2013年度中国边疆考古论坛”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作出上述表示。

在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布了2013年度六项边疆考古发现,即新疆温泉阿敦乔鲁遗址与墓葬、新疆帕米尔曲曼黑白石条墓葬、新疆青河县三海子遗址、新疆吐鲁番地区吐峪沟西区考古、内蒙古谢尔塔拉墓地与岗嘎墓地、西藏阿里考古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这些新发现中,实验室考古、遥感探测、低空航拍等新技术在田野作业中的应用成为亮点。  

阿敦乔鲁遗址出土人骨

阿敦乔鲁遗址及墓地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温泉蒙古族自治县。今年发掘的以石砌房址为代表的建筑遗迹组合,很可能是博尔塔拉河流域甚至更大范围内具有中心性质的祭祀或举行重要仪式的活动场所,是西天山地区乃至中亚草原青铜时代最大的单体石砌建筑。墓葬中出土的女性头骨及陶器、石研磨器、骨制鱼鳔等特色器物,成为目前西天山地区反映距今4000年前后欧罗巴人群生活面貌最完整的材料。在所见的同类遗迹中,阿敦乔鲁遗址和墓地的规模较大且完整,显示了其在西天山地区乃至中亚地区早期青铜时代遗存中的重要位置。

黑白石条墓葬出土木制火坛

今年夏季,研究者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曲曼村东北的一个台地上,对两处黑白石条墓地中的10座墓葬进行科学发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该处距今约2500年的墓葬中,研究者发现了大量用火遗迹,并首次发现拜火教入葬使用的木制“火坛”,系明火入葬习俗,这为拜火教起源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三海子遗址发现祭祀中心

新疆青河县三海子遗址发现了迄今为止欧亚草原上最大的石堆遗迹,其直径为210米。同时,又发现大量有图案的鹿石、盾牌石和祭祀坑。据专家推测,这里可能是公元前一千纪早期游牧王国的祭祀中心。祭祀坑的发现,揭示了礼仪活动在草原文化社会复杂化中的重要作用。

吐峪沟遗址发现覆钵式塔

新疆吐鲁番地区吐峪沟西区考古发掘两处地点,一处是沟西区中部高台北侧区域,一处是沟东区地面佛寺。沟西区高台共清理十余处洞窟,发现一座方形基座圆形覆钵式塔,与之毗邻还清理出另一个佛殿窟,出土了相当数量的壁画和泥塑残件。往南部分清理了一组佛殿、禅窟,在禅窟中发现回鹘文题记。最南端清理了一组多次改建的洞窟,形制为吐鲁番地区罕见。吐峪沟遗址的发掘为吐鲁番地区乃至整个新疆地区的佛教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岗嘎墓地惊现独木棺

8—10月,内蒙古谢尔塔拉墓地与岗嘎墓地发掘又有新收获。研究者在谢尔塔拉遗址共发现3座保存完整的墓葬。在发掘过程中,研究者制定了周密的发掘及文化遗产保护方案,在墓葬发掘到棺盖板后,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到达现场,采用套箱方式将墓葬整取,运回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开展实验室考古。同时,研究者对陈巴尔虎草原岗嘎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出6座墓葬,均以独木棺为葬具,出土桦树皮箭囊、木杆铁镞、铜耳饰等一批珍贵文物,初步推断其年代为7—8世纪。经过考古钻探,确认该墓地还分布有10余座以独木棺为葬具的墓葬,这是呼伦贝尔草原迄今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以独木棺为葬具的古墓群。

阿里地区发现新黄金面具

西藏阿里地区出土的故如甲木墓地,发现了人殉的确切证据,为探寻二次葬的埋葬过程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研究者又发现了用横木搭建墓顶的墓葬,说明该墓地存在不少较高级别的墓葬。其中有两座墓葬规模巨大,在阿里地区极为少见。墓地首次发现了与札达及其临近的北印度地区类似的带流陶器和铁器,确认了这些墓地在文化上的一体性。曲踏墓地的发掘,证明该地区在不同时期有居址存在。新的黄金面具、彩陶器的发现,进一步说明该地区古代文化的丰富性和一体性,为西藏早期文明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据悉,此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博物馆、中央民族大学等单位的4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考古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