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考古学科建设的思考

学科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全面提高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质量根本和基础。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考古学调整为一级学科,考古学的学科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西北大学的考古学科经过1956年设置考古学专业、1989年设置文物保护技术专业、2003年开设文化遗产管理课程,目前已基本建成了文化遗产研究(考古学)、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保护技术)和文化遗产管理(遗址保护规划)三位一体的教学科研体系。如何在新的形势下适应国家考古与文化遗产事业不断发展的需求,我们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考古学一级学科的内涵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由二级学科升级为一级学科“考古学”,是学科内涵的扩展,不能简单地以过去的考古学的概念即“考古学是通过物质遗存来研究古代社会的一门科学”来理解考古学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时就有博物馆学,而博物馆学则是包含有古代遗存的保护、利用内容的。所以考古学一级学科应该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角度来理解,其内涵应该是对古代物质文化遗存的研究、保护、利用。

很多的遗存还处于掩埋状态未被我们所发现,发现了的也还有很多信息尚未被我们所提取,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哪些方面,我们也还不能真正地认识到,这些问题属于考古学的研究范围。所有的古代遗存总是处于一个持续衰老直至消亡的过程中,延缓其损毁速度则是文物保护学的工作内容。合理利用古代遗存的价值,发挥其作用,以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是文化遗产管理学的任务。研究、保护、利用是三个层次,更是一个整体,调查发掘过程中应该有保护和利用的思考,实施保护时自然也会发现更多的信息,而利用则既是价值的挖掘,更要以保护为前提。

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会不断建设并完善着考古学、文物保护学、文化遗产管理学三位一体的学科体系,将其贯彻到教学与科研中。

2.人才培养层次与专业、方向的设置

学历教育是基本任务,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是主体。目前的形势,一是大学强调素质教育,专业课比例越来越低,目前,本科生就业难度大,省市级单位要求研究生毕业,急需人才的地县级单位毕业生不愿意去。尽管如此,我们认为本科生还是要保证三基教育,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使之毕业后能够承担考古调查发掘、文物保护、文化遗产管理的基层工作,同时为升入研究生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就像是文博事业的门诊医生或者说是全科医生,而研究生毕业则是要求一专多能,具备承担一般任务的同时还能开展研究工作,像是文博事业的专科医生。

非学历教育已经是、并且会越来越是大学专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我校多年来一直承担国家文物局和各省市文物主管部门委托的各种在职培训任务,通过承办培训班能够让我们及时掌握文博事业发展的政策和形式、充分了解各类文博单位的人才需求状况,同时又能更多的邀请到高层次专家学者前来授课,提高了我们的教学质量,锻炼了我们的学术队伍。所以我们应该承担更多的文博系统在职培训任务,教学相长,达成双赢效果。

文保专业已经招收20余届学生,为我国各地文博单位培养了数百名文物保护专业人才,是我校考古学科的一大特色。目前,在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总是处于朝不保夕的尴尬境地,但是鉴于我国文物保护工作任务量很大、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这个专业还是一定要继续办下去的。文化遗产管理方向, 2008年开始增设这个本科班级时我们就考虑要保持其考古学基础,扩展出遗址保护规划技能。

3.课程体系的改革

在本科生课程体系中,我们学校的认识是坚持考古学、文物保护、遗产管理三位一体的理念,两个专业三个班级都必须学习考古学通论、文物保护概论、文化遗产学概论,让毕业生在掌握自己专业知识基础上,同时能够对另外两个专业有所了解,例如考古专业的学生在从事考古发掘时候,要有文物保护的意识和展示利用的眼光。另外,考古学从其诞生开始就带有理工科背景、多学科交叉性质,现在更是越来越多的应用自然科技的手段,所以科技考古的知识也是需要在不同专业都要开设的,以培养科学的理念和新技术的利用能力。考古学专业,最初阶段都是沿袭了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的分段考古学课程体系,去年开始再次讨论修订课程体系,基本思路是继续保持考古学通论等基础知识课程,但增加方法论及专门领域考古课程,同时进一步加强实验实践性环节的教学。

研究生课程教学阶段,侧重是研究动态和学术前沿课程,增加了讲座课程,以海外学者学术讲座培养国际视野,以国内学者讲座了解新发现和新进展。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陈洪海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考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