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宝船2013年将重下西洋

经历了明清两朝漫长的海禁,及中国舰队退出了大海,其独步世界的造船工艺也失传已久。600年后,郑和宝船又将再现大海,预计船体今年下水――

一艘纯手工等比例复建、造价高达1亿人民币的郑和宝船,将于2013年重走郑和下西洋航线。眼下,它正在南京鼓楼区扬子江大道1号的“郑和宝船厂”进行肋骨安装,72道5吨级木质肋骨,已经支撑起了长达71.1米、四层楼高的巨大船体雏形。几个月前,它已完成了48米长的龙骨拼接,预计船体今年即可下水。

郑和宝船重归大海

宝船,当年郑和舰队拥有的世界最大木质帆船。《明史》称其长四十四丈,折合公制138米,宽61.6米,船高四层,9桅12帆,锚重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排水量达上万吨。

然而明中叶以后的漫长海禁中,它独步世界的建造工艺已渐渐失传。以致于当2002年原海军装备部部长郑明领衔的中国造船专家,决心复原郑和宝船时,遍访国内外,竟没有发现一份详尽准确的相关设计资料。

郑明16岁参军,当了一辈子海军,1994年从担任10年之久的海军装备技术部第六任部长位置退职后,即潜心研究海军发展史。感于晚清3次海军舰队全军覆没的悲剧,对比郑和下西洋时中国处于世界航海技术之巅的辉煌,他萌生了复原郑和宝船的想法。

2002年,作为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纪念。郑明更倡议建仿古帆船航海。

“郑和下西洋并非劳民伤财之举,应该是功大于过。”郑明认为,尽管郑和下西洋本意是为肃清建文帝集团等敌对势力及显示国威,但事实上却是起到了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水平、规模的作用。

据郑明研究,郑和船队不仅贩卖瓷器到国外换回宝石、香料、药材、木料等,还允许船员可以自己进行买卖。由于利润可观,东南亚国家的商人也跟着郑和的船队做生意。有资料记载,到印度时郑和船队已有800多艘船。

郑明的最初计划是,2004年底前完成宝船复原,并在2005年7月11日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进入上海港。然后,让宝船沿着郑和船队600年前驶过的航线,重走海上丝绸之路。

然而此前,有残存图纸和打捞出水实船参照的瑞典古船“哥德堡号”,从准备到建造成功,前后也用了足足20年时间。

既没有详细图纸,又没有实物可参照的郑和宝船复原,实际上更为艰难。郑明说,复原工程后来几乎动员了所有明史专家和古船研究专家,还有民间造船世家。

即便如此,细致到船上每件器皿形态、规格都要考究的复原工程,仍然无法彻底解决所有问题,以致于工程进行一年后,郑明还不得不通过媒体向全社会征集问题解决方案。

在最初的郑和宝船形制考证阶段,郑明与两位郑和研究专家唐志拔、辛元欧,仅能根据残存于浩瀚文献、古碑中的零星资料,进行宝船复建前的考证工作,起点是南京静海寺一块明代残碑上“永乐三年将领官军乘驾二千料海船并八橹船”等字样。

料,是宋元明三代的船舶容积单位,“二千料海船”应长二十丈,折合公制为61.2米,宽13.8米,估算排水量为1170余吨,可载员350~400人。此前,知名郑和研究专家郑一钧,根据明《西洋番国志》,也得出了2000料海船为郑和舰队主力船型之一的结论。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下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