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垦丁西半岛发现稀有海洋动物“布氏鳗海龙”

布氏鳗海龙(Bulbonaricus brucei)

布氏鳗海龙(Bulbonaricus brucei)

布氏鳗海龙(Bulbonaricus brucei

(蜘蛛网)据ETtoday:43年前首次在非洲坦桑尼亚发现的稀有海洋动物「布氏鳗海龙」,最近竟然在台湾垦丁的西半岛被人发现。台湾距离上次发现的地点有好几千公里远,这种生物怎么会在垦丁出现,实在令科学家相当好奇。

台湾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助理研究员日前在垦丁西半岛潜水调查,意外在珊瑚丛中发现稀有海洋动物布氏鳗海龙,细长型半透明的身体长约3至5公分而已,以浮游生物为食,常被误为是海虫。

布氏鳗海龙是一种非常稀有的海洋生物,1984年曾在非洲坦尚尼亚被人发现,然而最近在台湾南部垦丁的西半岛也出现了它的踪影,只是相隔43年,这小动物怎会在垦丁出现也令人费解。

说到坦桑尼亚,总让人想起纳特龙湖(非洲石化湖),又被称作石化湖,因为任何动物只要碰到这湖水,就会变成石头。

这座湖水的水温高达摄氏60度,因为水中有许多附近大裂谷的火山灰,因此湖里都是一种由碳酸钠和微量小苏打组成的化合物,让湖水的酸碱值,落在PH9到PH10.5之间,逼近强碱的标准,就像被下了魔咒一样,连在极端严苛环境中,依旧可以生存的 碱性罗非鱼,来到石化湖都无法存活。

相关报道

(蜘蛛网)据自由时报(蔡宗宪 恒春):海生馆助理研究员林嘉玮上週在垦丁西半岛潜水调查时,意外在珊瑚丛中发现特殊生物「布氏鳗海龙(Bulbonaricus brucei)」,这是全球第二次发现,第一次纪录远在非洲坦尚尼亚。

布氏鳗海龙属于鳗海龙属,四十三年前在西印度洋的非洲坦桑尼亚首次被採获,在一九八四年正式发表,台湾距原发现产地有数千公里远,是相当重大的发现。

海生馆助理研究员何宣庆指出,布氏鳗海龙主要栖息在水深七至二十公尺的珊瑚表面,通常成体大约三至五公分左右,以浮游生物为食,不像一般的海龙类生物,没有细长的吻,头部相当圆,容易被潜友误判为海虫类,加上体型微小,不容易发现,这次意外发现的样本恰巧是抱卵成熟个体,引起林嘉玮等人注意,幸运拍下多张照片,让台湾在生物界再添一笔难得纪录。

何宣庆说,目前全世界至少有三种鳗海龙,除了布氏,还有脖氏及达澳鳗海龙,潜友们曾发现过另一种全身红色的海龙,非常像日本冲绳海域有记录过的脖氏鳗海龙,台湾可能就有两种鳗海龙,值得政府重视海洋保育。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海洋动物 布氏鳗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