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在宇宙黎明时发现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合并的星系核心

天文学家在宇宙黎明时发现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合并的星系核心

两个黑洞合并的艺术家插图。(图片来源:Mark Garlick/盖蒂图片社科学图片库)

(蜘蛛网eeook.com)据美国生活科学网站(本·特纳):天文学家发现两个活跃的黑洞以有史以来最远的距离合并——距离大爆炸仅9亿年。

这是首次在宇宙黎明期间发现两个发光的超大质量黑洞。

宇宙黎明是包含宇宙最初十亿年的时间。在这一时期,大爆炸大约4亿年后,再电离时代开始了,新生恒星发出的光剥夺了氢的电子,导致星系结构的根本重塑。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日本爱媛大学的天文学家松冈义树在一份声明中说:“在再电离时代,合并类星体的存在已经被预期了很长时间。”。“这是第一次得到证实。”

研究人员于4月5日在《天体物理杂志快报》上发表了他们的发现。

黑洞诞生于巨星的坍缩,并通过不断吞噬包含它们的恒星形成星系中的气体、尘埃、恒星和其他黑洞而成长。如果它们长得足够大,摩擦会导致螺旋状进入黑洞胃里的物质升温,它们就会转变为类星体——释放出气体茧,发出的光比最亮的恒星高出一万亿倍。

因为光以固定的速度穿过太空的真空,科学家们对宇宙的观察越深入,他们拦截的遥远的光就越多,看到的时间也就越早。

过去对宇宙黎明的模拟表明,翻滚的冷气体云可能已经合并成巨星,这些巨星注定会迅速坍塌,形成黑洞。随着宇宙的发展,这些第一批黑洞可能很快与其他黑洞融合,在整个宇宙中孕育出更大的超大质量黑洞。

在再电离时代,以前已经发现了大约300个类星体,但这些最近发现的类星体是第一个成对发现的。研究人员使用斯巴鲁望远镜的Hyper Supreme Cam发现了它们,在这张照片中,它们以两个微弱的红色斑点的形式出现在闪闪发光的星系和恒星背景中。

天文学家随后进行了光谱成像,确认光源是一对螺旋状类星体。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发现将帮助他们了解类星体强大的光束是如何塑造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结构的。

松冈说:“再电离时代类星体的统计特性告诉我们很多事情,比如再电离的进展和起源,宇宙黎明期间超大质量黑洞的形成,以及类星体宿主星系的最早演化。”。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黑洞